开心是自己主动要来的

2018年元旦归来就碰到了一系列的加班,加班是讨论下一个创新产品的方向和思路,整个过程大家都不在状态,我自己也觉得这个产品方向很局限,感觉仅仅只是为了应对大老板的任务,包括思考的方式、执行的路径我都认为很不专业,一如既往的野路子的感觉。昨晚10点多下班回到家以后,感觉身心俱惫,不知道这样是为了啥,反思当天的工作,上午开了一个会,下午开了2个会,晚上继续开会,一天就过去了,自己收获到了什么,我也不知道。一瞬间非常非常不开心,那种沮丧的感觉,何等的似曾相识,曾经压得我喘不过气来,我总是在想,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这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开心,进一步又在思考,「那到底什么时候我才是真正开心的呢?」。马上想起白天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,我发现其实我已经有答案了,只是没有把这个答案提升到「认知」高度来对待,所以经常忽略了。

朋友:你心中的目标是啥?(现在)

我: 17年,为了这个问题,困惑了好久。 我到底有啥目标,到底要干啥?特别痛苦。但是,我观察到了自己一点。有短期目标并且真正去执行的时候,我最开心

朋友:我觉得我远离工作的时候最开心😂,去北大学习那一周最开心。

我:为啥呢?

朋友:觉得学到了东西长了见识呗,觉得没有白活,觉得自己在成长,在变化。

我: 我有一个感觉,自己有成长的时候,自己能系统性的输出一个模型的时候,,就是感觉「真正活着」,这个时候最开心。

如果说非得找出这一天对我最有价值的时间,就是上面这段对话吧。后面反思这个点的时候,感觉有如醍醐灌顶,「开心/不开心」只是当前状态的一种浅表达,知道了什么能让自己开心(定目标和方向),进一步主动思考,去推动并践行自己乐意做的事情(主动规划并执行),那么自己做的事情不就都是开开心心的了嘛。

以「开会」这件事情为例,其实如果提前思考,在关键节点和选择上做好判断,完全可以开心的处理好这件事情。我这里梳理了一下重要的流程:

「开会」本身解决的是沟通和协调问题,之所以大部分人对开会这件事情抵触,并且觉得是浪费时间,其实原因只有一个:「客观或主观的参与度不足」。如上图所示,只要对会议主题做好判断,并且在会议中积极参与,主动推进会议结论的导出,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因为开会不开心了。我观察自己开会结束以后不开心的原因:

  1. 会议主题对我来说不重要,我又身不由己的陪着,过程中往往在玩手机,效率极低,最后发觉浪费了一个下午。(分支1, 应该主动快速做出结论,推进会议结束)
  2. 会议的结论输出不是由我主导输出的,开会结束以后给自己派了一堆活,非常不爽。(缺乏提前思考和主动,被被人推着走,在放羊/砍柴的模型中,自己属于砍柴的角色)

反而,那些由我主动发起的会议,结束之后我都比较开心。原因其实非常简单,因为这些议题我提前做了准备,大部分议题都有了我自己想要的明确目标,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会就是一起沟通派活,把事情都安排出去并推进执行,所以我并不会有浪费时间的感觉,开心极了

思考到了这个层次,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认知:

开心是自己主动要来的。

当对一个主题提前并主动进行了思考和规划,一方面走在了别人的前面,成为这个事情的主导者,另一方面作为探索者真正享受了这整个过程,参与感爆棚,最后的结论和认知都是自己的,那我和文中朋友的共鸣感就是相似的:

觉得学到了东西长了见识呗,觉得没有白活,觉得自己在成长,在变化。

因为成长,因为充实,而开心。

而开心的源头,还是在于主动思考,主动规划,主动定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