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-Are-What-You-Repeat

最近被一句话击中,长时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,如一个小旋律以后一直在耳边轻声哼哼,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。因为这句话用非常简洁的词汇阐述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事实:

You are what you repeat.

你的日复一日造就了现在的你。

这句话简洁而优美,提醒着每一个茫茫度日的人,正是无数个无所事事的今天,组成了你整个空洞的人生;也在为每一个奋力向前的人佐证,正是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,他们的人生才有了斐然的精彩。

有时候在想,人类的语言是千变万化,底层模型确总是相通。著名的「一万小时理论」,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「重复造就人生」:

作家格拉德威尔在《异类》一书中指出:“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并非天资超人一等,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。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”。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,需要10000小时,按比例计算就是: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,一周工作五天,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。

「一万小时理论/Repeat原则」给了我几个触动:

  1. 我们都是平凡人。
  2. 这个世界的运行遵循一条基本规律:重复和专注让我们变得更有经验。

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平凡人,能给人安慰,在仰望他人的时候,能收起我们浮于表面的崇拜,看到对方背后的付出。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平凡人,能给人自知,在别人发出赞美的时候,能清醒的看到自己不过是恰好在这个方面有了一些些投入。

回想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生活中观察的事情,可以对「Repeat原则」有更多层面的解读。

首先,「Repeat原则」可以是鼓舞人心的。回顾我自己的职业成长历程,成长速度最快的应该当属伴随旺POS产品扩张的这几年。这几年刚好是业务扩张速度极快,系统飞速更新迭代发展。我被外部环境推着走,团队承接了大量的核心系统和基础组件的研发,第一次接触到了中间件、高并发、分布式系统、微服务、海量数据等系统特性,一边摸索这些系统架构层面的的概念,一边在实际工作中大量应用和实践。那段时间几乎天天泡在公司加班编码,在实现业务需求的同时,也接触到了系统设计和架构之美,大量接触了业内的通用解决方案,并针对一些流行方案做了深度的使用和研究,不知不觉就成为了后端体系最冒尖的架构师(要知道,在 1 年前,我可是上蹿下跳,非常痛苦,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晋升为架构师)。后面因为表现优异,被公司高层关注到,直接提拔为总工程师,主导了公司线上的整体优化专项,通过大概半年的时间将系统调优工作做完,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回想这段经历,让我自己最感动的一个画面是,某个冬天的清晨5点,天还没有亮,我就早早起来,打开电脑研究一个分布式框架的应用和内部细节。这样的主题式研究持续了大概半个月,我收获了一份宝贵的最佳实践经验,在后续很多技术选型的场景都很受益。因为这样的正向反馈,后面我给自己定下很多的专题小目标,以小主题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实践,这些日复一日的投入也让我在职场上得到了不错的结果,作为一线的工程师,通过大量的编码,我积累了一个自己的常用组件库,很多基础编码工作可以直接复用现有的;作为接地气的架构师,大大小小的项目和技术选型的场景历经过不少,很多标准的架构模式和技术方案信手拈来,技术决策的质量都挺高,整体给人呈现相当专业的感觉。站在现在的时间点看,这段经历正是「Repeat 原则」的励志诠释。

其次,「Repeat 原则」也是冷酷无情的。当我们日复一日虚度光阴时,当我们每天重复的仅仅是空洞和茫然,时间也会给我们以惩罚,让我们变得空洞无物。在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,年轻人主要使用诺基亚、摩托罗拉等中高端功能手机,而当年功能机中消磨时间最好的一个产品,当属一个 WAP 网站——糗事百科。十年前,我就是它的重度用户。现在我还记得当时我拿着诺基亚的红色 E60,用着 UC 浏览器,糗百作为最常用的站点摆在浏览器收藏页。糗百上的内容以预期反差、带颜色的内涵图、情侣间的污笑话为主,初期无需注册,吸引了大量用户,甚至自发形成了一种糗百的社区文化,大家在线下接触都可以喊暗号接头。那时候有个同事推荐了它给我,我迅速沉迷进去了。每天睡觉前要刷一会儿,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也是是开机刷糗百,坐公交车刷,甚至上班的时候也在刷。这些内容没有任何养分,纯粹是消磨时间,那段时间脑袋就像生锈一样,因为每天重复都就是段子,恍恍惚惚一年就过去了。故事的发展并没有猛然惊醒的情节,后面换了新公司,有新的工作压力,移动互联网兴起,糗百自己的发展也受阻,我渐渐就淡出了这种混日子的状态。现在想来,那段时间除了身体的自然新陈代谢,个人没有任何的成长,结果也很直接,在那家公司几乎没有被人注意到过,呆了好几年都是默默无闻,也没有职级的调整和薪酬的变化,个人的职业技能也几乎没有任何积累,真的浪费很宝贵的几年。时代在变,产业也在变,而场景却从不变化。当我们从互联网跨入了移动互联网,从 2G 跨入了 4G,现在更是在发展中进入了 5G,,我们手中的手机从诺基亚变成了 IPhone,手机里消磨时间的产品从糗百变成了更多糗百³,现在的年轻人,选择面非常大,要玩游戏可以玩王者荣耀,要刷社区可以玩知乎,要看视频可以刷抖音……而前面我讲过,场景从不变化:依然是睡前刷、起床第一件事情开机就刷、坐地铁刷、工作也刷。「Repeat 原则」只是冷冷的看着这一切,公正的发挥它的效用。

再次,「Repeat 原则」让人倍感无奈。 还是从我自己的一个小经历讲起。前段时间在体系化的复习技术体系知识,有一张线程的生命周期的状态图,比较清晰,我花了大概一个下午把图都理解了,并且做了场景的扩展和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,自认为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。几天以后,有个公众号推了一篇线程主题的文章,里面也有讲到这个点,我阅读的时候,惊讶的发现自己全部忘记了。那一瞬间,心里有一种淡淡的无奈感和惆怅感,我深知,我现在的工作内容与一线技术离的比较远,这些技术细节,因为并没有在工作中直接使用(也就是没有大量在工作中被 Repeat),掌握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。这就是我领悟到的一个全新的层面,要想「Repeat 原则」发挥最优正向效果,一定要让自己的目标与工作内容、生活节奏自然结合,在工作中、生活中自然的大量使用,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大量的 Repeat,这种学习效果最佳,也就是很多人所讲的「应用中学习」。

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,如:中国人学英语,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花了不少时间,但是依然有很刻苦努力的人最后还是哑巴英语(这里面也有我),我认为是因为 Repeat 度不够,这个不是通过英语课程的时长能达标的,而是要在生活中直接应用,达到质的飞跃。

再如:有些宝妈闲在家中,一般会想找一份既有收入,又能带娃的工作。我注意到大量的宝妈选择了考证挂靠来获得一份额外的收入。这些目标证件中,其中以「消防工程师证」最为流行,因为它的回报比较可观。我的妻子就是这泱泱大军中的一员。为了考这个证,她真的非常非常努力了,每天凌晨 4 点起床看书学习,早上坚持学习 3 个小时,白天还要在照顾孩子的空档中抽出 5 个小时学习,保证每天 8 小时的投入度。但是因为学习的内容特别多,她离这个行业也太远,学习效果依然不佳。因为她这种努力其实在和真实的工作内容、生活节奏做逆向抗横。而在建筑行业的人普遍反馈这个消防工程师证没那么难考,因为他们的日常工作与它息息相关,理解难度相对低很多,应用场景也在时刻帮他们重复这些知识点。这种和工作内容相结合的目标实现起来相对简单很多。

关于这一部分,应该是 「Repeat 原则」最需要去思考的点,人都渴望进步,很多时候会给自己定目标,然后尝试努力,但是如果这个目标跟自己的工作内容、生活节奏离的太远,并没有机会去应用,我相信永远都达不到一个有效果的 Repeat 度,永远会徘徊在一个遗憾的门外。

以上 3 个层面的思考,对应到不同的状态。人生是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旅程,但是日光之下无新事,我们面临的这些复杂状态,底层的模型却是大同小异,我们在重复什么,我们也会收获一个对应的人生。